1945年春天,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希特勒在地堡里签署了几份最后的命令,其中一份名为《外籍军人福利令》。起初配资的好处,这道命令常被看作临终前的权宜之计,但让人意外的是,它在战后几十年里一直被德国政府认真执行,直到今天依旧存在,甚至连美国官方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认可。
这一切要从一支特殊部队说起。二战期间,西班牙派出一支志愿部队加入德军,被称为“蓝色师”。这些士兵并非德国人,而是弗朗哥政权在特殊外交环境下的产物。当时西班牙并未正式加入轴心国,但与纳粹关系密切。为了避免直接参战,同时又回应德国的请求,西班牙选择派出志愿兵的方式,既维持表面中立,又表达政治支持。
“蓝色师”被派往苏联战场,在列宁格勒前线作战。环境极其艰苦:零下数十度的严寒、物资匮乏、语言不通,以及残酷的战斗,令他们处境异常艰难。但这些志愿兵依然坚持作战,付出惨重代价。希特勒因此在生命最后时刻,签署命令承诺给予他们德国公民身份、养老金和医疗保障。
展开剩余72%按照常理,这类战败政权的承诺往往会随之作废,更何况是纳粹政权的文件。但战后西德政府面对是否履行的问题时,选择了延续。阿登纳总理在财政和司法争议中作出决定,继续发放这份福利。于是,曾为纳粹作战的外籍士兵,在战后依旧能从德国政府领取养老金。
长期以来,这件事并未被德国大肆宣传。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档案解密,人们才重新关注到这项政策。媒体报道中,有西班牙老兵靠着德国养老金维持生活,他们多已残疾,有的失去手指,有的行动不便。这份补助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一种被承认的象征。
更令人注意的是,美国方面也对德国的做法给予肯定。2005年,美国国务院在一份人权报告中提到,德国在清算历史罪行的同时,依旧履行对个体的承诺,称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十分罕见。美国驻德大使甚至说过:“敌人的承诺,也是承诺。”
实际上,除了“蓝色师”,二战中还有来自法国、挪威、克罗地亚等地的外籍士兵加入德军。战后多数国家选择与这些人彻底切割,但德国的处理方式更为复杂:既不否认历史错误,也不撕毁对个体的承诺。几十年来,无论财政紧张还是国际局势动荡,这项政策始终未被取消。
2023年,德国媒体再度报道此事。财政部官员确认,相关福利仍在继续发放,只是人数已所剩无几,但预算依旧被列入年度财政支出。相关文件与付款记录严格保存,从马克到欧元,每一笔都清晰可查。
这项政策并非对历史的肯定,而是对承诺的履行。它已成为德国政治制度中一个特殊存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展示了德国制度的连续性和执行力,也让外界看到一种罕见的政治态度:即便是前政权的遗留决定,只要涉及个人承诺,依然可以跨越时代,得到落实。
正因如此,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成为德国战后历史中一段独特的篇章。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