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央法务区的创新与实践”一文在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杂志《法人》总第257期上刊登线上股票配资网站。
全文如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广东佛山中央法务区的建设,正是以系统思维锚定“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聚焦企业需求,搭建一平台四中心——“三兔共耳”式法治生态圈为核心理念的法务集聚区,探索一条“企业为本,调解为桥,科技驱动,文化赋能”的现代化法治路径。佛山中央法务区揭牌以来已过百日,依托佛山深厚的产业底蕴和湾区节点城市优势及通济天下的开放传统,已具备构建“通济天下,法护湾区”的法治生态圈独特的“先天基因”。
佛山中央法务区的核心禀赋
纵观全国,除深圳前海、河套法务区依托国家战略部署外,其余如四川天府法务区、厦门海思法务区等多由省一级委或更高层级的支持。佛山要打造兼具湾区特色与全国影响力的中央法务区,必须结合自身特色量身定制,作为后来者方能行稳致远。
佛山,明清“四大聚”,一座素有契约精神与规则意识的城市。如今作为GDP超万亿元的全国第四大制造业大市,拥有美的、海天世界500强企业等170万市场主体,3万亿规上工业总产值。这些庞大的市场主体和经济规模、充沛的发展动能,更需要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3年五年间,佛山全市商事纠纷案件数及标的额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一倍,而佛山律所和律师人数同期增长不到60%,不少佛山知名企业的法律服务被北上广深的律所虹吸。与此同时,后新冠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走向国际市场,面对市场的新挑战,佛山法律服务业明显跟不上佛山制造业的步伐……
佛山市禅城区委区政府发挥“佛山之心”的责任与担当,经过深度细致调研,认为法务区必须与中央商务区相伴而生,特意将商贸繁华路段的季华路绿地集团国资物业作为法务区的核心区域,与市司法局联手打造佛山中央法务区,并清晰定位:在全面提升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同时,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与法治中国的一体推进打造佛山样本;护佑企业、律师茁壮成长,成为企业走出湾区走向世界乘风破浪的护身铠甲、法律人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法治成为佛山这座千年岭南名城乃至湾区的崭新名片。
从治未病到治已病的全周期服务
佛山中央法务区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只是政务法务资源的集聚,而是以所有企业(商事主体包括社会法律服务主体)为中心,构建“政务法务+社会法务+企业(园区)”全链条、一站式法务平台,实现“四中心”:企业法务中心、律政服务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和法治文化中心。
企业法务中心旨在构建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链,为企业从初创到出海、从知产保护到股权并购等提供全维度护航,助力市场主体稳健成长。全周期化强调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律服务,属于治未病范畴。
律政服务中心主要打造“一站式”多元化解纷平台,解纷三驾马车——调解、仲裁、商事审判一应俱全,企业发展中的纠纷一站式在法务区解决,着重治已病的范畴。
产业孵化中心则是构建律师执业的新生态,推动法律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品牌化与规模化;同时吸引全国知名律所落户,并培育与法务关联企业诸如会计、评估、法律科技等新兴产业集群等,以法治赋能产业升级,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属于法律产业发展范畴。
法治文化中心一方面借助各大法律高校的智力支持以及司法界法治精英的荟萃,另一方面依托法治“咖啡+茶”空间,打造湾区法务人才培训与交流高地,以法治文化滋养城市品格,塑造湾区节点城市的法治地标与法律人的精神家园。
佛山中央法务区的主体架构运行离不开三大法宝的支持,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各大高校法律院系的智力支持;大湾区调解中心、仲裁、审判三驾马车的政务支持;以及禅城区合规研究所等社会支持,除此之外,更兼具自身特色。
特色一,疑难案件法律诊所。该诊所目的是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提供最专业最权威的公益服务。“疑难案件法律诊所”面向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招募120名在法律各专业领域有特长的知名律师,轮流值班为来访企业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很多律师对此亦给予正面评价。该项服务可以为所有来访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包括企业设立、合规管理等26项法律服务,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引领律师行业更注重自身换位思考能力,为供需双方搭建增进了解、融合发展的平台。
特色二,法务经理人联盟。该组织将美的、格兰仕、海天等一众法务大咖即企业法务经理人荟聚,并通过定期法务经理人会议,建设法务需求“热力图”系统,引进法律专家会诊并将企业典型案例转化为结构化风险防控指引;拟推行“法务导师制”,结合企业法治体检开发“法务知识图谱”,由每名资深法务经理人结对辅导3到5家中小企业。同时,构建律师与企业互动机制。
文化底蕴法治元素的本土化表达
法治要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离不开随处可见、丰富有趣的法治文化与理念的浸润熏陶。而在佛山中央法务区巧妙融合法治元素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
首先,简约时尚亲民创新的形象厅。形象厅以白色为底,经线为肌,白色代表法律人的初心底色,经线象征经纬之治。法务区金色的双兽合璧LOGO,獬豸象征司法正义神兽明辨是非,醒狮代表南粤大地“敢饮头啖汤”敢为人先的气魄,二者结合寓意知行合一,刚柔并济,表达着法务区将全力以赴为当事人提供专业高效、精益求精的法律服务。同时金色是阳光的颜色,希望法务区的服务能够像阳光一样照耀并温暖每一位来访当事人的内心。
其次,“三兔共耳”法治生态图。“三兔共耳”源自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壁画,三只兔子共用三耳,首尾相逐。通过三兔共耳的法治生态圈视觉标识,直观表达法务区的精妙构思:三耳分别代表政务法务、社会法务、企业(园区),由此搭建集聚的法务平台,于是孕育出企业法务、律政服务与产业孵化三大中心,而法治文化中心则无处不在、如阳光雨露一般润泽养育着三只兔子,形成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的法治生态圈。需要强调的是,在三耳中,政务法务处于下方作为基石,社会法务是链接和传导,而企业(园区)则是服务对象。“三兔共耳”这种循环共生、共生共赢东西方共用的宇宙观,与佛山中央法务区的理念不谋而合;其利他即利己,合作即共赢的智慧,恰如法务区“三维联动、全链服务”的实践路径。
同时,将本土文化符号“通济”作为法务区的核心价值理念。通济一词,源自流传近500年的行通济民俗活动,这种融通调济的精神与佛山商贸精神如出一辙,亦与孔夫子所提出的“吾忧人也,必使无讼乎”的理念高度契合,由此法务区大厅壁画特将“通济”二字作为《汾流古渡繁华图》的题跋,解读佛山古代商贸繁荣基因密码的同时,画龙点睛表达法务区的核心价值理念。
佛山中央法务区实际是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侧改革的创新实践,其一平台“四中心”架构(企业法务、律政服务、产业孵化、法治文化)精准体现公共法律服务从基础普惠向专业赋能升级,尤其是“疑难案件法律诊所”和“法务经理人联盟”展现出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为破解以往公共法律服务“重形式轻效能”困境提供样本。
打造法治中国建设的“佛山样板”
未来,佛山中央法务区将基于当前特色和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建设,打造具有湾区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法治高地。
打造湾区乃至国际商事调解标杆,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中国贸促会大湾区调解中心落户中央法务区,是佛山中央法务区走出湾区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因此,大湾区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应该成为调解规则创新策源地、跨境纠纷解决首选地、法治人才集聚新高地,并深度对接园区、企业出海与“百千万工程”,形成可复制的“佛山经验”。
构建“金字塔式”调解人才梯队。借助中国贸促会商法中心,联合广东省律师协会、工商联,开展“调解员资格认证培训”,每年培养100名精通粤语、英语的湾区调解员。重点吸纳退休法官、商会领袖、企业法务经理人加入调解员库。与港澳调解机构合作,互认港澳调解员资格。聘请国际商会(ICC)仲裁员等担任顾问,提升国际话语权。
争取上级资源,打造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体系。在规则专业化方面,制定湾区调解规则示范文本,突出法律适用可选性、快速调解程序、“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在领域专业化方面,设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等专业调解委员会。在对接“百千万工程”方面,赋能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在佛山五区以及结对帮扶的茂名设立调解分中心,成立产业链调解联盟,为陶瓷、家电等佛山支柱产业提供“嵌入式调解服务”,让商事调解优先成为佛山企业共同的特质,成为与佛山中央法务区齐名甚至超越法务区的闪亮名片。
打造法务培训高地,构建法律人成长生态圈。搭建法律人职业全周期成长平台,对法学生、青年律师、资深法务、企业高管等不同阶段的法律人才进行精准的全链条培训,提供从职业启蒙、专业精进、跨界赋能、领导力塑造的阶梯式成长路径。法律人终身学习与社交生态圈,打造24小时开放的法律人书咖。定期举办“法律+X”跨界论坛,建立法律人互助社群。建立涉外法律人才库:联合港澳律所建立“湾区律师联合执业试点”,培育精通普通法、大陆法系的双语法律人才。
法务区联动国家智库高校等权威资源,开设“企业法律服务出海”系列课程;助力企业出海,开发健康度测评系统。输出排查企业合规风险,建设“热力图”域外法查明平台。创新法律查明加商业尽调达标服务跨境纠纷解决机制。护航行动推动,政企合作,为每家出海企业配置“1名律师+1名政策研究员+1名商会联络员”,从单点服务到生态共建法务护航舰队计划。
深化智慧赋能,创新法律服务新模式。佛山中央法务区将充分发挥“一门式”服务优势,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法务”新范式。
其一,法律科技产业。重点培育区块链存证、合同智能审查等新业态,目标3三年内引进5至-10家法律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产业群。
其二,“产业链+法律服务”平台。为陶瓷、家电等支柱产业提供嵌入式合规服务,包括行业合规白皮书、风险预警系统、专项法律培训,建设AR法治文化体验馆。在数字经济时代,法治建设必须与科技同频共振。
文化赋能,塑造法治城市新名片。在深化法治文化IP诸如“三兔共耳”法治生态圈视觉标识和双兽合璧深化应用的同时,将以“开放协作”重构法治创新生态,借助华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进行转化。在法务区核心区设立24小时开放的“法治咖啡茶思屋”,提供免费咖啡、茶饮,配置智能法律检索终端(如AI合同审查工具),吸引律师、企业主、学者“偶遇式碰撞”。定期举办“法律+X×X”主题沙龙,设置“难题墙”,邀请专业团队“揭榜攻关”,成果共享。法治咖啡茶思屋绝非普通咖啡馆,而是法治文明的“粒子对撞机”——在这里,传统诉辩思维将与AI、商业、文化剧烈碰撞,迸发属于佛山的“法律新物种”。同时开通法治直播间,走出去,请进来,探寻优秀企业、律所的法治文化......
佛山中央法务区不仅是公共法律服务的提升优化,也是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更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乃至法治中国一体推进在佛山的生动实践。佛山中央法务区的建设,孕育着“六个必须坚持”法治中国在佛山的实践路径,也是探索法治生态资源集聚、服务集成、效能倍增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来源:佛山中央法务区)
线上股票配资网站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