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30日杠杆配资公司,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达的一起爆炸袭击震动了整个城市。事发地点是边防军总部门口:一辆敞篷铃木厢式货车满载炸药冲向大门,随即发生巨大爆炸。监控画面显示,爆炸瞬间玻璃被震碎、车辆被掀翻,现场一片狼藉,那种冲击力让人看了心里发冷。
官方后来有匿名高级官员透露,驾驶车辆的是一名自杀式袭击者,爆炸之后还有5名同伙企图闯入总部,与边防军交火后全部被击毙。伤亡惨重:4名边防军士兵和6名平民丧生。平民的死最让人心痛——他们可能只是路过、做生意或在附近闲逛,毫无防备地被卷入了这起恐怖事件。
居民说,爆炸声传得很远,好几英里外都能听见。救护车和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把受伤的人送往医院救治。但俾路支省卫生部门官员巴赫塔·卡卡尔担心死亡人数会继续上升。现场附近50米范围内的建筑墙体出现裂缝,至少两辆民用车被完全毁坏。事故发生24小时内,当地医院收治了18名伤者,其中7人伤势严重,必须转往约700公里外的卡拉奇接受进一步治疗。如此长途转运对重症伤员无疑是极大的考验,暴露出俾路支省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展开剩余77%救援过程中也出现了阻滞:爆炸导致的残骸和被炸毁的车辆堵塞了道路,救护车比预期晚到了大约15分钟;部分医院急救药品短缺,需要从周边城市调运补给。这些缺陷说明基层应急体系在面对大规模伤亡事件时承受能力薄弱,时间延误可能让本可以挽救的生命失去机会,亟需补强应急保障与医疗能力。
这起袭击并不是俾路支省近期唯一的暴力事件。数周前,奎达市附近体育场外的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13人死亡、30人受伤,目标是某民族主义政党的集会人群;周一夜间,巴基斯坦北部北瓦济里斯坦地区也发生爆炸,导致9名士兵死亡,该地区长期与阿富汗接壤,是巴基斯坦塔利班活动频繁的地带。显然,极端势力的活动正在扩散:从过去主要针对军事设施,逐渐扩展到民众密集的政治活动场所,也从俾路支省向北部边境蔓延。恐怖分子的意图很明显——制造恐慌、削弱政府信心、破坏国家安全。
面对这波袭击,俾路支省首席部长萨尔法拉兹·布格提公开谴责恐怖行为,称“恐怖分子无法吓倒国家,牺牲不会徒劳”,并承诺将该省建设为和平地区。他随即召开紧急反恐会议,要求安全部门在72小时内提交调查报告,并加强对政府和军事设施的防护。然而,过去仅靠宣言和会议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局势。布格提政府在2024年曾提出“俾路支和平计划”,试图通过经济扶持和就业培训缓解矛盾,但因暴力事件频发,计划推进不畅。这说明民众真正需要的是切实的安全保障和可见的经济改善,而非仅有口号和文件。
为什么俾路支省问题反复出现?原因复杂但并非不可理解。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面积最大的省份,矿产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全国很大一部分,还有大量煤炭和其他矿产。然而,这些资源并未有效转化为当地居民的福祉——俾路支省却长期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人类发展指数名列后茅。当地俾路支族人常年抱怨被边缘化:资源开发的收益大多流向中央或其他省份,当地居民享受不到应有的分成,人均收入甚至不到全国平均的一半。202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指出,该省文盲率高、婴儿死亡率约为全国平均的两倍。资源富集与人均福祉低下并存,这种不平衡为极端思想和分裂情绪提供了滋生土壤。
贫困和被忽视容易被极端组织利用,部分人因此走上激进道路。俾路支的主要分裂组织如BLA和BLF,不仅宣称要独立,还被指出可能获得外部资金和武器支援。更严重的是,这些组织与巴基斯坦塔利班(TTP)之间存在合作,互通情报、交换武器,甚至共同发动过针对边境检查站的袭击。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巴基斯坦记录到521起恐怖袭击,而2025年截至目前已上升到567起,仅俾路支省就有143起,较去年同期激增近一半。多发的暴力事件多集中在与阿富汗接壤的边境地区,该地地形复杂,监管难度大,成为极端组织藏身、训练和策划袭击的温床。阿富汗境内的某些势力对这些组织的态度也使得巴基斯坦的反恐形势更加棘手。
这次边防军总部的袭击、10人死亡的悲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长期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累积的结果。单靠军事打击不足以根除问题,必须同时推进“硬打击”与“软改善”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持续遏制激进组织的武装力量、切断其资金来源和外部支援;另一方面加大对当地的经济投资,公平分配资源开发收益,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供就业机会,化解民族与社会不满,消除极端思想土壤。与此同时,加强与阿富汗的合作、巩固边境管理,堵住极端组织的跨境通道也是必要之举。
只有把安保和发展结合起来,俾路支省才有希望慢慢走出困境,让牺牲的士兵与平民的生命不是白白付出。否则,这样的悲剧还可能继续上演,更多家庭会被恐怖袭击撕碎——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未来。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